中东战火点燃能源牛市!最牛股票单日暴涨160%,A股也集体暴动
改写后的文章
“砰!砰!砰!”
这不是庆祝节日的烟花,而是中东战场上响彻夜空的导弹爆炸声。
导弹撕裂天际的那一刻,全球资本市场的反应比战场的冲突还要激烈。
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发起了代号为“狮子之力”的空袭,目标直指伊朗革命卫队的高层及核科学家,导致数名高级指挥官和科学家遇难。伊朗则迅速展开报复,200多枚导弹向以色列发射,其中海法炼油厂等关键能源设施成为了重点攻击对象。这场冲突的独特之处在于,双方几乎同时选择了石油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打击目标,这无疑触动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敏感神经。
黄金价格瞬间飙升突破3400美元,布伦特原油价格更是单日上涨了12%。而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充满戏剧性:港股中的山东墨龙盘中股价飙升了160%,A股油气板块则集体暴涨,众多个股纷纷涨停。
这种与战场同步的资本波动背后,实际上存在一条清晰的传导链条:石油设施遭袭,意味着能源供应受限,油价飙升,资金迅速涌入与油气相关的股票。
展开全文
在这场资本狂潮中,山东墨龙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。这家公司主营油气钻采设备,恰好在冲突爆发的当天展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股价走势:早盘微幅高开后,股价突然垂直拉升,一小时内涨幅超过60%,午后股价最高触及160%,最终实现两连板,彻底将这场“战争红利”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山东墨龙的表现并非偶然。从业务结构来看,其恰恰处于能源战争中最为敏感的领域。作为国内少数能提供全套页岩气开采设备的企业,山东墨龙的产品直接服务于油气开采的前端。每当市场担忧中东石油供应可能中断时,资金的直觉反应便是涌向这些“卖铲人”的公司。更微妙的是,山东墨龙的港股流通盘仅占总股本的15%,流动性极低,这种结构放大了股价波动,为游资炒作提供了温床。
然而,翻开山东墨龙的财报,情况则让人略感警觉。公司已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亏损,最新的季报显示,其盈利大部分来自政府补助。这种基本面与股价的巨大背离,暴露了市场在突发事件面前的非理性。有私募经理透露:“现在投资油气股就像抢购战备物资,没人关心估值,只担心错过机会。”
山东墨龙的爆发仅是导火索,情绪很快蔓延到了整个A股的油气板块。
各大设备服务商纷纷迎来了资本的疯狂追捧,通源石油涨停达20%,科力股份盘中一度涨停30%,准油股份、贝肯能源等10余只个股也纷纷封住涨停板。石油贸易商也借势而起,和顺石油、泰山石油连续两日涨停,中曼石油、广汇能源等股涨幅超过5%。煤炭和化工类企业也趁机上涨,云煤能源、金牛化工两连板,阳煤化工单日涨幅超7%,市场预期能源价格全面上涨,进一步加剧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躁动。
然而,更值得关注的是,能源多米诺骨牌的倒塌。
霍尔木兹海峡,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,正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。这个最窄处仅33公里的水道,每天承载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原油运输量。伊朗已明确释放封锁海峡的信号,伦敦波罗的海交易所数据显示,中东至亚洲的油轮运费在一天之内飙升了18%。如果霍尔木兹海峡真被封锁,油价或许会重现2008年147美元的历史高峰。
更为深远的影响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。化工企业纷纷紧急调价,PTA、聚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价格单日上涨超过5%;航空公司也悄悄提高了燃油附加费;甚至新能源汽车板块也出现了异动,市场开始重新评估燃油车的成本优势。这一切的变化,似乎将人们带回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那个时代。当能源价格失控时,最后承担后果的,往往是整个实体经济。
面对这场资本盛宴,专业机构的态度变得微妙而分化。
一位私募的能源研究员坦言:“现在参与油气股,就像在火山口捡金子,虽然诱人,但风险巨大。”他的团队监测数据显示,当前油气板块的融资余额增速已经超过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的水平,但现货市场的供需缺口实际上远未达到那时的水平。
与此同时,华尔街的消息也传来。国际油企悄然增加对冲头寸,埃克森美孚的最新披露文件显示,他们已将2024年下半年40%的预期产量进行了套保,这一比例比年初翻了一倍。这种“边唱多边做空”的操作,揭示了产业资本对油价持续性的深度怀疑。
市场最担心的“黑天鹅”事件,或许就是伊朗突然改弦易辙。6月15日,伊朗外长突然表态“愿用弃核换取和平”,这一言论与前几日的强硬威胁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种摇摆不定释放出一个关键信号: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,资本市场的狂欢随时可能戛然而止。
尽管特拉维夫的防空警报依旧在回响,上海陆家嘴的交易员们却已经连续加班三天,奋力在这场跨越八千公里的能源战争中参与其中。
从山东墨龙160%的惊人涨幅,到加油站前排起的长龙,全球资本正在以各种方式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战争行情往往来得快,去得更快。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,原油价格曾飙升35%,开战后却暴跌28%;2019年沙特油田遭袭时,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暴涨19%,但一周后几乎全部回吐。
当炮火最终停息,或许最终留下的,只有那些追高的裸泳者。
评论